期货百科
涨停板敢死队的由来
涨停板敢死队的由来
所谓的涨停板敢死队,多是外界对那些游资大户的一种叫法,顾名思义,是指一群不怕死的人,将大批资金在极短时间内涌入某只股票,从而令这只股票出现了快速涨停。本意是指这些散户在市场的操作过程中都不怕死,所以敢于游走于涨停板的边缘。
敢死队的概念最初流入中国,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央视引进了美国系列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敢死队成员均是一位美国军官加里森从监狱里挑选出的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服刑人员组成,并由其带领,深入德军内部,孤军奋战,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从而成为战斗力远超军方的战斗特遣小队。
敢死队概念因此而来。当年,由于这部剧的播出,影响了很多社会青年,因此只播出了数集便中止了播放,但却影响和启发了许多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尤其是宁波那几位后来聚焦于股市的涨停板敢死队的核心人物,比如大徐、小徐和老吴等。
当时间进入到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次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中国在拥有了自己的股票市场时,这些人身处沿海,都对此感触最深,经历了1992年"8-10"事件的惨痛,又看到了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等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后,股市出现了上证指数下探325.09点后的绝地反击行情,一路上涨到了1052.94点。
其后又经历了19910年4月至1997年5月,上证指数从512.82到1510.18的大牛市。
几番大起大落的震荡,让聪明的宁波人,尤其是像大徐、小徐和老吴等一样目光敏锐的人,从中看到了赚钱的商机,开始投身于股市。
那时候,他们只不过是一心想赚钱致富的散户投资者而已,与如今入市的投资者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他们身处改革开放的沿海城市,在感受着政策天平倾斜的同时,在一边摸索一边学习的过程中,很快像《加里森敢死队》里的那些成员一样,找到了其中的奥秘,胆子也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对市场规律的准确判断,慢慢变得大了起来。此时,他们像飞蛾一样,头顶全部家当扑向了股市之火。
幸运的是,他们没有被股市之火熔化,而是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重生………
那时的敢死队的核心人员,他们之所以能够聚集在一起,甚至只闻其名即成为了好友,和古代的文人其实没什么不同,所凭借的是他们对操盘技术的掌握和了解,以及他们在实践中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然而,三五成群的集结,却让他们如加里森在最初成立取死队时一样,看中的是每个人的“绝技” ,只不过他们所形成的方式不同罢了。
由最初的惺惺相惜,到后来的携手并肩,聚集成群,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甚至是自发的,期间并没有任何的做作。最初的涨停板敢死队不过是几个弱小的散户投资者自然而然地抱团取暖,但因为他们的聚集,使得这个群体所拥有的资金量,随着不断的胜利,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操盘技术高超和资金的高度集中,使得这些资金的流动拥有了军队般的高度统一。
所有这一切,其实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资金的流动,却是要经过证券营业部这条通道的。
由于这些人对操盘技术的熟练,以及对庄家操盘手法的深谙于心,他们根据这些而选择股票的时机,往往是那些庄家介入后即将启动的时刻,再加上大笔资金的快速涌入,通常使股价几乎瞬间引发了涨停,而其后,更因为他们动用大批资金在个股身上,实施快速拉升后的胜利大逃亡,自然引起了市场的注意。
这些人介入的股票,往往会以放量涨停的方式快速进入两市的“龙虎榜” ,例如2015年9月10的上海普天(600680) ,当日在以接近涨停价开盘后,很快封死在涨停板上。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这些股票快速出现在两市的“龙虎榜”时,其成交明细的统计也会从海底一下子浮现出来,并且所有这些大单进进出出的通道--证券营业部,也鹤立鸡群般位列两市的成交活跃度的最前沿。
原本神秘的曲径,一下子远隔千万里,变成了一条康庄大道,投资者不禁惊叹于这些秘密小分队如此的大手笔,尤其是当大盘行情不好的时候,这种现象依然如故地出现在了两市“龙虎榜”上。众多的投资者,甚至是那些大报小报的记者,几经求索,却终因这些人为人处世的低调,不能相识。与他们在股市征战的业绩及凌厉的操盘手法相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然而,涨停板敢死队那些经典的操盘手法却是极为鲜明地留在了投资者面前。
【涨停板敢死队的由来】
https://www.jfanyong.cn/qhbk/950.html【TAG标签】
【版权声明】
著作权归期货返佣网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QQ:857618031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