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百科
期货套期保值的风险和缺陷
期货套期保值的风险和缺陷
套期保值并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时,应该注意它的风险和缺陷。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其在套期保值中投入的金额往往是巨大的,一旦出现问题,相应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1.套期保值的风险
套期保值理论上为企业提供了理想的价格保护,但实际上这种理想化的保护并不存在,企业在套期保值过程中还是有不少风险的。正确认识套期保值过程中的风险,把握影响套期保值成败的种种因素,有助于企业真正用好套期保值这把“利剑”
(1)行情判断失误。行情不可能会按照投资者所想的那样发展,误判行情!总是难免的。加工企业对同一商品既可以买入套期保值以锁定未来采购价格,也可卖出套期保值以锁定产品销售价格。当判断市场为牛市(指价格长期呈上涨趋势的证券市场)时,企业倾向于对原材料买入套期保值;当判断市场为熊市(指价格长期呈下跌趋势的证券市场)时,企业倾向于对产品卖出套期保值。
以往的市场研究发现,加工企业在牛市行情中的套期保值交易比原材料生产企业做得更好,原因在于:在牛市行情中,加工企业担心原材料价格上涨而进行买入的套期保值操作,而价格走势一路上涨符合其行情判断,积累较多盈利;原材料生产企业则时刻担心价格见顶回落,且为维持正常生产也必须卖出产品套现,但是随行情上涨一路卖出,必然积累较多亏损。熊市行情中的情形则正好相反,生产企业往往要比加工企业的收益更高。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进入时机和点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只相隔一两天,效果也会差之千里。
套期保值的“动机不纯”是导致行情误判的重要原因。例如,某油品公司在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驱使下,背离原油进口商一定要将预防油价上涨风险置于首位的初衷,将主观愿望与简单统计学方法结合,看不到也不愿针对国际原油市场可能的持续走强进行套期保值,最终导致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2)保证金不足。企业套期保值要根据购销数量计算最优头寸。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大时,头寸也较大,且由于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头寸持有时间也相对较长,即使套期保值方向正确,其也容易出现保证金不足的情况。
由于保值期内期货价格可能短暂剧烈波动,所以对于保证金准备不充分的套期保值者,其可能会被迫平仓,这样的损失是巨大的。
(3)投资海外市场。由于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期货品种较少,-些企业不得不到境外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但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期货市场孤军作战,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企图明显等弱点容易被代理机构利用,或被国际基金针对性“狩猎"。
(4)基差变化较大。期货与现货的价格严重背离,会给套期保值带来巨大风险。因为在实际交易中,企业很难严格按照“月份相同或相近、产品种类相!同、数量相等、方向相反”这4个原则实施套期保值操作。理论上,合约到期时,期现(期货与现货)价格趋于一致,但通常期现价格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这种背离称为基差。在一定范围内,基卷合理且必要,但如果其严重背离,套期保值的理论基础就不复存在了,这样以来,基于基差在合理范围内运行的前提设计的套期保值方案就规避不了价格波动风险了。
企业根据生产计划设计的套期保值方案,在多数情况下,会跨越多个不同期限的合约,完成与现货相对应的套期保值需多次进行期货头寸移仓。基差绝对值较小时,移仓收益或损失也较小,对套期保值影响不大。但是,一旦基差异常,期现价格严重背离,对套期保值影响就会加大,并且保值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金属、农产品等由于供需不平衡及仓储、运输等原因,尤其在发生逼仓时,就容易导致基差变化加大,期现价格严重背离。只有金融期货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期货品种,其金融属性较强,市场存在大量套利行为,才能使期现价格之间的基差能较好地保持某一确定关系。
(5)移仓费用支出。通常情况下,频繁移仓的费用也是不小的。企业一般会根据全年原材料采购计划或产品销售计划来制定套期保值方案,立足现货采购或销售,在与此相对应的期货合约月份进行操作。
但是期货市场不同合约的活跃程度不同,其流动性也不同,如果相对应的合约流动性差,企业只能选择较接近的合约进行替代,到期移仓。如果不同月份间基差较小,则对保值效果影响不大。但若基差出现异常,则会严重影响套期保值效果。
例如,某德国金属公司买入保值头寸庞大,保值时间长达数年,而当期活跃的合约月份也就一两个,使得大量保值头寸必须在不同月份间频繁移仓,从而增大了交易成本和移仓损失。
(6)交割费用高。实物交割费用主要是指运输与仓储的费用等,虽然其仅占期货交易总量的5%以下,并且套期保值也不一定交割了结,但是现货企业在期货市场采购原材料或销售产品有利可图时,也常进行实物交割。现货交割环节多、程序复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套期保值的效果,交割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4点。
除此之外,替代品种升贴水、交割中的增值税等,也可能发生种种变化。

(7)投机收益诱惑。投机有时能带来巨额利润,这就诱使一些企业放弃套期保值的宗旨,或不严格执行套期保值方案,从而在市场方向突变或其判断失误时造成亏损。期货交易总量应与其同期的现货交易总量相适应,即企业套期保值头寸数量应以不超过现货商品规模为限。
套期保值与投机在交易上并无本质区别,套期保值在防止价格反向运动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失去因正向运动带来意外收益的可能性。例如,一些企业入市是为了套期保值,但对头寸未能进行有效控制,使其超出生产或加工规模,套期保值演变为过度投资,企业最终损失惨重。
2.套期保值的缺陷
在套期保值中,有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处理,例如具体进场执行套期保值的时机,就是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时难以把握的问题之一。
套期保值的进场时机是指何时进场买卖期货以及买卖期货的次数。如果套期保值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则套期保值者并不需要在任何时候都持有期货合约,其只需要在市场走向不利时再进场冲销即可。
因为现货商的库存量或生产商的生产量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连续套期保值策略是需要套期保值经常的买卖合约。这样做无疑会提高成本。
套期保值者难以选择与现货数量相适应的期货合约头寸,即套期保值的比率。关于研究合适的套期保值比率的模型有很多,其中,最为简单的做法是头寸相等,即“期货头寸:现货头寸=1:1"。
但实际上,套期保值比率设为1是需要假设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动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上达到期货与现货的盈亏相抵。但是,期货合约的标的物、到期月份与单位合约所对应的商品数量,往往与现货市场所要规避风险的商品难以完全吻合。所以,这种套期保值的比率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选择。
【期货套期保值的风险和缺陷】
https://www.jfanyong.cn/qhbk/3270.html【TAG标签】
【版权声明】
著作权归期货返佣网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QQ:857618031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