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百科
郑油期货合约实战案例
郑油期货合约实战案例
郑油,就是指菜籽油,俗称菜油(以下通称菜油),是以油菜的种子(油菜籽,以下简称菜籽)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色泽金黄或棕黄。菜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植物油,和豆油、葵花子油、棕榈油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油脂。

郑油品种概况
菜籽含油率高,可达35%~45%,其主要用途就是榨油食用。菜油除直接食用外,在工业上用途很广:可以制造人造奶油等食品,在铸钢工业中作为润滑油。一般菜油在机械、橡胶、化工、塑料、油漆、纺织、制皂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菜粕蛋白质含量高达36%~38%,其营养价值与大豆粕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广泛运用在淡水养殖业中。另外,近几年兴起的生物柴油工程使菜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比例逐年增加,成为石油柴油的理想替代品。
另外,菜油不适合长期储藏,在储藏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升高,影响油品的质量,因此国储菜油规定两年内必须轮换一遍。现货中菜油储藏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郑油供给与需求
我国有冬油菜(9月底种植,次年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 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根据资源状况、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国家农业部将长江流域油菜优势区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并在其中选择优先发展地区或县市。其主要条件是:油菜种植集中度高,播种面积占冬种作物的比重分为上游区占30%以上、中游区占40%以上、下游区占35%以上;区内和周边地区有带动能力较强的加工龙头企业。
从菜油流向来看,多数菜油企业采取就近加工,就近销售。江浙地区每年从安徽、湖北和东北等地区调进菜籽,加工的菜油主要在本地销售;川渝地区每年需从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地调进菜油在本地销售;贵州、云南等地由于菜油产不足需,每年也从外地调进菜籽和菜油。内蒙古等地的春菜籽主要调往浙江地区加工成菜油后在本地销售。随着小包装调和油销售量的增长,作为调和油主要成分之一的菜油的销售范围有扩大趋势。目前新投产的大型压榨厂,不少是以小包装产品为主打产品,直接面向终端市场。
我国菜籽市场放开较早。目前,国有、民营、外资油厂、个体油商自由收购和销售,完全竞争。一些基层粮管所受大型油厂的委托,也参与收购和短期储存。
总体来看,我国菜籽加工行业有几个特点:
一是菜籽供应时间短,收购、加工、销售时间比较集中。由于我国菜籽是季节性的生产,菜油加工企业一般在6-9月份集中加工菜籽,多数小型工厂只生产2~3个月,只有大型菜油加工企业可以保持全年生产。
二是国内莱籽加工业布局分散,加工厂规模小、数量多。与国内大豆加工业加工能力大型化、集团化发展趋势不通,国内菜籽加工企业这几年发展不快,仍维持数量众多、规模小、设备陈旧、加工工艺落后的特点。据统计,我国工商注册的菜籽加1企业有2500家左右,这还不包括各菜籽主产区星罗棋布的小型菜籽作坊企业。这种布局和我国菜籽的种植生产状况密不可分。我国小型菜籽加工企业规模多在100吨/日以下,加工能力超过100吨/日的数量极其有限。小加工厂人员配置灵活,多视原料情况决定工厂的生产。菜籽加工大型化会受到国内菜籽供应的制约,尤其是在国际菜籽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供应的局限性较为明显。
三是菜油加工企业利润微薄,很多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一般菜籽收购加工半径在150千米左右,超过这个距离很难保障压榨利润。一些实力稍强的大型企业在菜籽主产区建厂收购和加工菜籽,有的深入主产省直接收购,因此菜籽资源的抢购比较普遍,竞争激烈,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在国内庞大的菜籽加工能力面前,随着国内菜籽供应的严重减少,给菜油加工企业带来严重的原料供应困难,特别是长期依靠菜籽加工的中小型油厂经营显得更为困难。

郑油标准合约
交易品种:
交易单位:5吨/手
报价单位:元(人民币)/吨
最小变动价位:2元/吨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不超过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4%
合约月份:1,3.5.7,9,11月
交易时间:9:00-11:30; 13:30-15:00
最后交易日:交割月第10个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交割月第12个交易日
交割等级:基准交割品:符合《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用菜籽油》 (Q/ZSJ003-2007)四级质量指标及《郑州商品交易所菜籽油交割细则》规定的菜籽油
交割地点: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最低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5%
交易手续费:4元/手(含风险准备金)
交割方式:实物交割
交易代码:QI
上市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
【郑油期货合约实战案例】
https://www.jfanyong.cn/qhbk/3301.html【TAG标签】
【版权声明】
著作权归期货返佣网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QQ:857618031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